首页 > 发展 > 正文

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

2023-08-15 09:52:33   来源:个人图书馆-激扬文字  

从小细节看出历史真学问

于精深处读出人生大智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揭秘历史档案,再现历史现场,还原历史真相。大家好,我是小刘,之后我将给大家带来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小刘在这先行拜谢[作揖][作揖][作揖]

一提起尧舜禹,大家肯定会想到禅让,可是真实历史中的禅让真的和我们理解的禅让一样吗,且听我详细道来……

中国古代中所谓的“禅让”制度,类似于现在的投票选举,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将接任大权,成为下一任的领导者。这与血统和身份无关,是一种和平转让权力的方法。

《庄子·杂篇》中说: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執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这里说的“相禅”就是替代的含义。 权力的和平转移以尧、舜、禹最为美谈,千古以来,人们提及这三位君主都称颂不已,他们成为了“托古改制”的原始依据,但事实上并不是儒土口中所传承的那样。

尧舜禹

在史书上有所记载: 《尚书》的《尧典》 《舜典》、 《大禹漠》等篇这样写道,尧在位70年后,其子丹朱不成器,不得百姓爱戴,作为附马的舜那时已然摄政, 但仍保荐丹朱治理南河8年。直到朝臣和百姓认为丹朱不是治国之才。 纷纷靠拢“资明” 的舜, 让尧也了解到他的儿子木不可雕,舜才以一句“天也”结束了丹朱的政治生涯,坐上了帝位。这样看来, 似乎并不是尧让位,而是舜自己取代了丹朱。所以,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有这样的评语: “舜逼尧,禹逼舜。” 尧不得不传位给舜, 实乃舜已经完全得到百姓的爱戴,近百岁的尧又能如何呢?

丹竹

《尚书》中还有言: 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 受终于文祖,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 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四罪

舜即位后, 立刻除去了共工、终、鲧、 欢兜等一干尧在位时的名臣, 终使天下臣服。很显然,共工等人很可能威胁到舜的顺利即位, 所以他才如此排斥他们。此招“杀鸡儆猴”再明显不过。不过舜到最后也是胆战心惊地坐看帝位,因为即将取代他在人民心中地位的人, 正是鲧之子禹。

大禹治水

舜是禹的杀父仇人, 此乃毋庸置疑的事情,所以禹治水成功后,能甘心为舜所用吗?此时再看韩非子的“禹逼舜” 这句话,顿觉其中的精到之处。虽然《史记》上讲,舜南巡不幸病死途中。但战国时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却这样记转:舜年迈体衰,禹于是迫舜去南方巡查,实为“放逐” ,舜因此死于途中,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都不在身边。舜死得如此孤独,于是便有了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凄惨结局: “尧之女,舜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 二妃啼,以涕挥竹, 竹尽斑。”

斑竹

不管是《史记》的记载更符合真实历史,还是被称为“野史”的《竹书纪年》更贴近现实境况,总之,舜的死实则是有蹊跷的。今日无论如何推测,都不可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又如何知道舜传禹帝位是否有内幕的存在?

尧舜禅让

其实,原始社会除了尧舜禹三人是以“禅让” 名目传帝位之外,在之前“禅让”根本就不存在。从轩辕黄帝开始一直遵循着子承父位的规律,黄帝王朝子孙相传共传了七君。

孔子翻遍了历史,才找到尧舜禹三人并非子承父业的例子,于是以“天下德者居之”教育子弟,到各国游说各色君主,提倡礼乐、道统。而事实上,孔子及其弟子用了2000多年的时间,实践的一直都是希冀将君主化为圣人的治国政统,而非将圣人化为君主的治国道统。儒家的道德理想, 从始至终都为君主所利用。

孔子

禅让在儒家的道统中是上古圣贤明智的象征, 是最正确的政治的举措。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这无疑是道统凌驾于政统的标志。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此乃孔子一生笃信的圣人治国策略、追寻的道德理想,就连吕不韦也曾以此言暗示秦始皇的暴政即将倒台。

于是有人认为,政道合一、儒家道德规范成为政治手段,才是永久的统治之道,但可惜古老的禅让和德治还是不幸地破灭了。

是谁剥开了“禅让”的谎言?我们或可从魏文帝曹丕的身上得知一二。曹丕心安理得地接受傀儡汉献帝禅让帝位之后,脱口而言: “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一句话揭露了古代“禅让”背后的实质, 在曹丕看来:原来天下唯“德者”居之, 实则应该改为天下唯“权者”居之,谁的实力足够强, 谁的地位足够稳,谁就可登上帝位。曹丕度古人之腹,虽有偏颇,但未必不是空穴来风。

曹丕剧照

看天下千百年斗争,越是乱世, “禅让”的戏目上演得便越精彩,在“和平性异姓夺嫡”的光环下,这些“禅让”的神话怪圈有许多是被历史和人们理想化了的政治谎言。

今日的分享到处为止,欢迎各位看官老爷留言指正[握手][握手][握手]后续内容更精彩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zuojing.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