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 > 正文

就业指导“全程化”校企配合引需求 带毕业生上门:沪上高校下活棋

2023-08-08 15:21:11   来源:新民晚报  

图说:线上线下齐发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图说:想找到理想的工作,绝不能原地等待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图说:招聘会上竞争激烈,各高校的老师都想尽办法在后面支持与帮助毕业生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相关资料图)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怎么办?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一年来,沪上各高校攻坚克难,创新思路、开拓渠道、盘活资源,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用人单位上门招聘为主动出击广开就业门路,下出了一盘盘促就业的“先手棋”“妙手棋”和“关键棋”。

先手棋 全程化就业指导

“促进毕业生就业不能只会临时抱佛脚,而是要有长远的规划。”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就业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该校已实现了就业指导“全程化”。学校将生涯指导和就业指导课程前置,为大一和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必修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在关键时间点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求职训练、就业指导等工作。依托上海高校就业与创业工作孵化基地和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建设,学校还定期组织“求职训练营”“创业训练营”“求职模拟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赋能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需求和特点,上海应技大精准搭建就业服务云平台,《就业云招聘》《空中宣讲会》《就创政策解读》《就业咨询》《就创青春引路人》《就业菁英》《就业微课堂》《就业云课堂》等25个就业微新闻专栏滚动发布,从榜样引领、政策解读、岗位推送、答疑解惑等多个维度,构建有体系的就业微新闻矩阵。同时,学校还开通了“上应就业”视频号,以更快捷、全面的信息服务毕业生。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校就业信息服务网开通“一对一”线上预约“职业生涯咨询”板块,学生与生涯咨询师线上“云预约”、线下“面对面”,第一时间解决就业困惑与难题。

妙手棋 校领导访企拓岗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很大一个原因是应聘者与招聘单位之间的渠道不完全畅通。那么,如何打通这个瓶颈呢?上海商学院想到一个妙招——各级领导靠前指挥,直通用人单位,直送学生上岗。近年来,上海商学院强化特色办学、实践优先,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实行校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就业工作机制,每位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就业工作调研。校党委书记沈大明、校长吴忠等先后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分行、浦东美术馆、东方美谷企业集团等单位调研交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我的求职道路上得益于学校‘访企拓岗’所取得的成效。”商务经济学院苏虹宇同学说起自己的工作单位一脸笑意。到目前,针对2023届毕业生,“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已走访用人单位456家,开拓岗位3202个。为帮助毕业生早就业、稳就业,上海商学院开展了就业“一对一”指导,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目前,学校已建有上海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种子计划”职业发展工作室等五个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室,推出“高质量就业训练营”“长宁区IN动力就业训练营上海商学院专场”“就业有成长‘营’在起跑线——徐汇区校园职涯春令营暨求职挑战赛上海商学院专场”等,还推出了“职路导航”系列课程及“就业力精准指导”等项目。

截至目前,上海商学院为应届毕业生累计举办43场线下企业宣讲会、4场线上宣讲会、52场线上招聘会、15场线下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单位15652家,就业岗位142254个,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约为67:1,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稳中推进。

关键棋 校企融合促就业

上海理工大学医学影像专业2023届毕业生加得拉·艾山和她的7位同学成了同事,他们一同入职上海海神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一名医疗器械研发员。这份工作对这几位年轻员工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带着毕业设计在这家企业度过了大四的最后一学期,不仅学会以真实需求引导创新,也快速完成了与企业的磨合。

海神医疗以研制生产高新技术的医用电子仪器为主导,是瞄准国际医疗仪器的先进水平和国内急需产品的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急需懂技术、会创新、勤动手的人才加入。上理工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14年与该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逐渐探索和建立了“学、赛、创、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深度融合长效机制,联合培养出一批批适合公司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上理工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谷雪莲说:“毕业设计是工科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带着毕业设计去企业实习,就是希望他们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实践和研发,有一些实际的思考,做出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在企业体验到实际医疗器械生产环境和项目研发过程,学生们调整和完善了自己的毕业设计。闫向慈同学的选题是“推拿机器人可用性测试”,她在海神医疗工业设计部实习时积累了不少测试经验,优化了研究方法,也增加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研发项目部实习的加得拉跟着师傅一头扎进了研发实验,一周后她就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实验程序,还在师父的鼓励下参与实际的研发项目。

上理工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姚秀雯表示,要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匹配,将行业实际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前端,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尽早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本报记者 王蔚 张炯强 易蓉

只要学深学透学活 所有专业都有作为

专业调整历来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软科统计发现,5年间共计234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呈总体上升趋势。从具体专业来看,曾经热门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近五年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中高居榜首,且数量逐年递增。招聘数据同时显示,社会面对公管专业的岗位需求减少,导致该专业就业率降低,于是,高校考虑到发展需求,纷纷选择撤销该专业。此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教育技术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告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专业被撤销数量也均在30个以上,在所有被撤专业中位列前十。

那么,是不是就读了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就业真的就“没前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有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所有的专业其实只要学深、学透、学活,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关键还是要看毕业生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硬核”实力,看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荣获“上海大学研究生年度人物”、2022年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等称号的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邱彬洋,用他的研学之路告诉大家,以所学为所用,理论结合实践,学术转化产能,方能在就业的天地里天高任鸟飞。

邱彬洋学的是并不“时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高洪皓副教授的指导下,他把研究领域定位在“时序数据异常检测、自然语言处理”。本科伊始,邱彬洋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在明确自己内心的想法后,他递交了转专业申请,在大三时来到了计算机学院。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在追随高老师的六年光阴里,老师花费很大精力与他讨论规划,鼓励他参加更多的计算机实践项目和比赛。他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在计算机领域SCI一区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将时序自编码器与Memory Network融合,高效解决了高维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的过度泛化问题。他以第一作者申请专利1项、软著1项,提出了在物联网环境下快速、稳定、高准确率的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方案。他还将自己的奖学金投入到研发项目,经过一年的打磨,推出了一款利用AI技术为科研工作助力的完整阅读工具——“棵岩阅读”。这款产品能极大地增效科研文献的阅读。如今,作为科技创业团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专注于AI算法的快速、高性能落地运行,从而让AI赋能更多的行业。

本报记者 王蔚 易蓉

岗位招聘多“通用性”发展型就业成主流

专家告诫:一不能躺平,二不能丢西瓜捡芝麻

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一组2023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数据显示,在今年的毕业季里,咨询服务、互联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占比位列前十。咨询服务行业具体包括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近年来随着企业级服务的发展成熟,该领域产生了较大的招聘需求。

数据还显示,近年来,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等行业,依托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潜力行业,半导体/芯片工程师这一岗位的毕业生招聘增速甚至达到218.4%。再从职业层面分析,医药市场/销售、半导体/芯片工程师等职业的高校毕业生需求增速高于全行业。通过统计这些职业人才的专业发现,药学、中药学是通往医药市场和临床协调高增长职业的“必由之路”,而电子信息、机械设计等复合型专业,则成为半导体/芯片职业的入职“基石”。

综观咨询服务、互联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热门行业的用人需求,可以明显看出,所谓专业的外延拉得很宽,也就是说,很多专业在匹配上述岗位时都能找到“通用性”。对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经晓峰说:“大学里学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生存的方式方法。大学生需要把专业知识与各行各业的需求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夯实自己的职业发展力。”结合长年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体会,经晓峰表示,现在对很多青年人来说,是“发展型就业”,即就业是为了不断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型就业”。可能有的家庭对孩子的就业岗位、薪资水平的要求并不高。那么,对于这部分毕业生来说,不应该选择躺平,而是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主动投身就业岗位。不能眼高手低,看看这个工资低,看看那个又离家远,这样只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他说:“我对中国的经济走势和人才市场需求还是十分看好的。最近我们学校就收到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29个政府单位专门发来的招聘表,他们十分需要高校毕业生前往就业,专业包括中文、历史、哲学、法学、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安全、社会学、应用经济学、土木、水利、交通工程、农业工程、地质工程、动植物检疫等等。西部抛来了就业的‘绣球’,就看毕业生们能否有勇气去接了。”

本报记者 王蔚

同心发力 打通就业供需“最后一公里”

在这个就业季里,从拓展政策性岗位、提供政策优惠,到强化服务等综合施策,本市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同心发力,努力打通就业供需端的“最后一公里”,拓展就业新渠道、新空间。本市面向全市高校学生开展了十多场专场招聘会,还指导各区域就业工作联盟开展校地联合招聘会,督促各高校结合校情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等。

市委组织部要求各区级机关在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积极吸纳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乡镇(街道)以及政法机关基层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3年度事业单位招聘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不少于公开招聘岗位总数的60%,其中“五个新城”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中,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占比不少于70%。

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动员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要求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市房管局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毕业季进校园活动,提供一批小户型、可负担、职住平衡、配套齐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向保障在沪就业的无房毕业生,让毕业生安心就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及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提供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创业见习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王蔚

去哪儿都能实现自身价值

马晓蝶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

去向: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

回到西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身所能,并不是一种“退步”或“牺牲”,而是作为西北地区学子、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内在情怀驱动。从过去到将来,一批批青年人学成毕业后,以家乡的发展为己任,在各行各业发挥自身所学,必能为西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这既是回报家乡与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徐丹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

去向:美的集团

本科专业和目标工作不对口,应该很难找到工作吧?很多同学可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然而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毕业生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找到足够的理由与岗位匹配。我有个求职“小秘密”要分享给大家。除了面试经验外,不要在网上高频搜索求职困难的信息,比如:“简历至少要投100份才会收到满意的录用通知”“今年秋招真的要凉了”“行业寒冬,大厂裁员”……类似这样的网络消息看得让人焦虑。

袁可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

去向:上海中学

如今备受热议的“就业难”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痛点”在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和标准更加多元了。原先做老师只需要尽可能提升教学技能就行了,但随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各学校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会随之提高,做老师不单是要你的专业知识过关,还需要你有更好的表达能力,甚至需要你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复合型教师在目前的中小学最受青睐。

本报记者 王蔚 张炯强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zuojing.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邮箱:85 18 07 48 3@qq.com